2014-05-19来源: 电子工程学院浏览次数:
教学成果奖
序号 | 项目名称 | 奖励名称 | 等级 | 获奖主持人 | 获奖时间 |
1 | 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电路与系统学科建设 |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二等 | 杨万海 | 1997年 |
2 | 面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办有特色的电子工程专业 |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二等 | 杨万海 | 1997年 |
3 | 结合科研、锐意创新、培养高层科技人才 |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特等 | 保铮等 | 1999年 |
4 |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科研究生教育 |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一等 | 梁昌洪等 | 1999年 |
5 | 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|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二等 | 许录平等 | 1999年 |
6 |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材建设与改革 | 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一等 | 王永山、杨宏五、杨婵娟 | 2000年 |
7 |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 |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、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国家一等奖、省特等 | 孙肖子等 | 2001年 |
8 | 电子与电气信息专业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| 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一等 | 傅丰林,李玉山等 | 2001年 |
9 | 电子系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|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二等 | 李玉山等 | 2001年 |
10 | 面向新世纪,跟踪新技术,开创研究生实践教学新局面 |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二等 | 刘笃仁等 | 2001年 |
11 | 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人才需求,建设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工程名牌专业 | 陕西省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省一等奖、校一等 | 褚庆昕、刘应南、邓卓峰、李林子、潘晓珠 | 2003年 |
12 | 全方位、立体化、多视角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| 陕西省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省二等奖、校一等 | 孙肖子、孙万蓉、杨颂华、张企民、任爱峰 | 2003年 |
13 | 面向新世纪 改善实验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开创本科生实践教学新局面-- 本科生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二等奖 | 周佳社、田根登、雷振亚、徐少莹、李要伟 | 2003年 |
14 | 《计算机文化基础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三等奖 | 石光明、周大为、刘应南、李林子、周佳社 | 2003年 |
15 |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| 国家级、省级、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| 国家级二等、省级、校一等 | 孙肖子、陈南、任爱峰、王永全、马超 | 2005年 |
16 | 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名牌专业,打造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 | 陕西省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省二等奖、校一等 | 高新波、李勇朝、焦李成、廖桂生、史林 | 2005年 |
17 | 建立一支教学过硬、科研突出的青年教师群体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一等 | 梁昌洪、谢拥军、史小卫、曾晓东、赵永久 | 2005年 |
18 | 与时俱进,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精心培育新时期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二等 | 刘笃仁、周佳社、雷振亚、徐少莹、李要伟 | 2005年 |
19 | 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二等 | 许录平、楼顺天、石光明、辛红、周佳社 | 2005年 |
20 | 建设精品课程促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二等 | 孙万蓉、孙肖子、赵曙光、张企民、初秀琴 | 2005年 |
21 |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,促进学生成长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二等 | 刘应南、邓卓峰、高新波、潘晓珠、黄平宁 | 2005年 |
22 | 省级精品课程“雷达对抗原理”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三等 | 赵国庆、魏青、饶鲜、胡建伟、董春曦 | 2005年 |
23 | 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三等 | 李隐峰、潘晓珠、李林子、邓卓峰、高新波 | 2005年 |
24 | 构建先进教学实验平台,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——《DSP技术与应用》课程建设与创新实践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三等 | 郭万有、冯小平、张犁、许辉、刘书明 | 2005年 |
25 | 微波技术专业实验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三等 | 张媛媛、马超 | 2005年 |
26 | 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|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| 校优秀 | 牛中奇、路宏敏、卢智远、马超、张媛媛 | 2005年 |
最后更新 2006-11-19
